close

鹽鄉人  

吳景源   曬鹽人   2012   油彩麻布   80X116.5cm 

    

    「鹽」是開門七件事最重要的一件,歷史上許多戰爭常是爭魚鹽之利。對於鹽其實沒有什麼特殊的概念,只知道鹽是拿來烹飪食物,是調味的食材。

 曾幾何時,台灣的製鹽也已經轉移成觀光產業了;為了符合經濟效益,台灣已經在海外設廠製造鹽,具體的說台灣已經沒有真正的人工製鹽業了。圖中所描繪的情景,全然是只有在這一小地區還保留著的鹽田,為了做學術研究用的親切的長者為我娓娓道來台灣鹽的心路歷程。 

 記得在奧地利自助旅行時到當地一個鹽礦小鎮,薩爾斯堡附近的小鎮哈萊恩(Hellein )參觀,這個位于奧地利與德國邊境的鹽礦洞,已經開採食鹽達數百年之久Hallein鹽礦是世界最古老的著名礦場。

    之所以會有鹽礦是因為奧地利不靠海,無法取得海鹽,只好利用地底岩鹽,水先注入岩鹽,待水把鹽溶解,再將水抽取上來,通過搜集鹽滷水加熱蒸發製得的。鹽礦的地底下,會經過德奧邊境,鹽礦坑一半在奧地利,一半在德國。

    老實說在還沒到達目的地時,對於「鹽礦」真的是一點概念也沒有。必須搭纜車才到達山上,心裡還在犯嘀咕,奇怪了怎麼鹽礦是在阿爾卑斯山的半山上呢?原來這是幾億年前就已形成的鹽礦脈,整個礦脈就在山裡面,而鹽礦早已停止開採,但是保存著鹽礦的自然形貌。看了很震撼,也覺得原來鹽礦是這麼美麗的東西,這也是我第一次對「鹽」有深刻的了解。

至此,到了很多地方旅行,也會好奇當地所製造的鹽;法國北部布列塔尼海岸邊的天然人工海鹽,法國普羅旺斯地區所生產的鹽花,義大利西西里島上所生產的天然海鹽,和喜瑪拉雅山岩鹽等等;直到了北門地區的鹽田,才了解台灣早期也有製鹽的歷史。

    潔白如雪的鹽在陽光底下襯托著異常晶瑩剔透,甚是美麗;一堆堆潔白的鹽,就像下雪後堆高的雪堆,看著這些小小鹽山,彷彿來到了雪國境界。尚存的人工曬鹽場中,辛勤的曬鹽勞動者的身影,是鹽分大地的強韌表徵;黃昏時,半斜的夕陽照在一窪窪的鹽田上;淺淺的水波,映照出粼粼波光;一行白鷺飛過微暈的天空,一片金黃。

    鹽田裡,三三兩兩的人們,或彎著腰、或扛著一擔擔的鹽,身上泛著的不知是鹽還是汗水;辛勤的身影,與這看似靜謐實則生動的自然景觀,相映成趣;老邁的曬鹽人踏著艱澀的步伐,映在落日餘暉中更顯出無限的落寞;這些勤奮的身影是最珍貴也是我最珍惜的影像。 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Brend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